党团学工
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> 党团学工 >> 正文

2025暑期社会实践②丨物理学子探秘“钢铁脊梁”:包师院实践团赴包钢感悟科技与信仰的交响

阅览次数:   发表日期:2025-07-23

  2025年7月2日,包头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“科技振兴观察”实践团赴包钢科技会展中心与轨梁厂生产线,开展工业文明研学活动。41名物理学子在钢铁熔炉的轰鸣中解码科技密码,于历史沉淀中汲取精神力量,完成了一堂行走在生产线上的思政课。

19BC1

一、会展中心:物理视角解构工业基因

 在包钢科技会展中心,物理学子以学科思维解读钢铁工业的进化逻辑:

1、稀土钢的磁学密码

 团队聚焦稀土钢研发展区,分析晶格结构调控对材料磁学性能的影响。展柜中高精度磁滞回线测试仪,与学院自治区级磁学实验室设备形成跨时空对话,揭示微观物理如何赋能宏观工业。

2、绿色转型的热力学诠释

 通过余热发电动态模型,学生现场测算高炉煤气余压透平(TRT)装置的熵变曲线,验证《热力学》课程中“能量梯级利用”理论在万吨轧机上的实践。

11135

二、轨梁厂:钢铁洪流中的物理精度

23B72

 踏入轨梁厂百米轧线,实践团以观察者身份见证钢铁淬炼:

1、轧机温度场的微观控制

 赤红钢坯在轧辊间呼啸而过,宣讲员详解:“0.1℃的温差会导致钢板厚度毫米级偏差”。工人使用红外热像仪记录轧辊表面温度分布,结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理论,帮助学生理解热力学参数对工业精度的绝对掌控。

229BA

2、振动频谱的工业美学

 高速轧制区地面传来规律震动,团队成员通过手机传感器采集振动频谱。“这些数据波形与《机械波》课本中的阻尼振动模型高度契合”,2022级张同学在观察笔记中写道。钢铁的律动第一次如此具象。

三、物理视角下的精神图谱(重构科技与人文板块)

当工业叙事碰撞学科思维,物理学子在三个维度实现精神共鸣:

1. 钢铁长河中的科学丰碑

在“钢铁长征”主题墙前,师生发现意外关联:

l  包钢第一代高炉测温仪的核心元件——铂电阻温度计,正是《电磁学》课堂讲授的塞贝克效应应用;

16292

l  展现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历史的电子屏,其液晶偏振原理与学院科普基地的偏振实验箱如出一辙。

1836F

l  “原来科技传承本身就是红色基因的载体”,学生党员刘晓峰在党徽造型的光栅衍射展品前驻足良久。

170CA

2. 学科信仰的淬火重生

 在周恩来总理题词“包钢为全国,全国为包钢”的浮雕前,讲解员现场讲授微党课:

“如同稀土元素提升钢材强度,红色基因正是青年学子的‘精神掺杂剂’。当你们用热力学解释节能数据,用光谱分析钢水成分时,抽象的物理定律已升华为科技报国的信仰!”

上一条:2025暑期社会实践③丨物理学子探访科创前沿·中关村→产业链→赛场 下一条:2025暑期社会实践①丨“北疆光电石榴籽”:包师物理青年宣讲团的工厂·乡村·展馆之旅

关闭

Copyright ? 2015 版权所有:包头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访问总量 9946

地址:内蒙古 包头 邮编:0140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