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5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中,我院实践团紧扣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核心主题,深入草原英雄小姐妹纪念馆、达茂旗抗日暴动纪念馆、抗日英雄纪念碑、烈士陵园、达茂旗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馆和包头市国家安全局,通过沉浸式学习、仪式化缅怀和专题化研讨,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,筑牢国家安全观,凝聚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。
白云区: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洗礼
实践团首站走进白云区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,重温龙梅、玉荣在零下37℃暴风雪中守护集体羊群的壮举。成员们凝视冻伤少年的羊鞭、破旧棉袄等200余件实物展品,通过沉浸式风雪体验装置,切身感受“集体利益高于生命”的信仰力量。


风雪中姐妹紧握的双手和各族人民的接力救护,正是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缩影。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,让青年学子深刻领悟民族团结的生命力源于每个平凡个体的坚守。
达茂旗:四维联动的红色铸魂之旅
抗日烽火记忆
在达茂旗暴动抗日纪念馆,锈迹斑斑的大刀、泛黄的作战地图再现了百灵庙抗日暴动的壮烈历程。通过全息影像重现1936年蒙古族抗日武装奇袭日伪军的战役,成员们理解了“中华民族救亡图存”的历史共同体意识。


烈士陵园静思
细雨中的达茂旗烈士陵园,实践团列队肃立,依次向抗日英烈纪念碑敬献菊花后,党总支副书记徐洋老师轻抚墓碑:“这些蒙汉英烈并肩战斗的姓名,铸就了北疆大地最坚固的精神长城。”
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馆研学
达茂旗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馆内,实践团重点研习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“草原额吉都贵玛”等民族团结史诗。通过交互式数字沙盘,追踪蒙汉交融的农牧互助迁徙路线,历史证明,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抽象概念,而是奶茶与炒米交融的生活温度。


包头市国家安全局:筑牢新时代安全防线
在包头市国家安全教育基地,干警通过真实案例剖析,揭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,并表示:“维护民族团结,要筑牢思想防线,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共同体意识的侵蚀。”

实践启示录
本次专题实践创新构建“场景化体验-仪式化内化-课题化输出”教育链:
历史场景穿越:从抗日烽火到建设岁月,感悟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纵深。
仪式情感共鸣:默哀献花、宣誓等仪式强化集体记忆认同。
安全生态构建:将民族团结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。
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培欣在部署会上强调:“要让北疆的守望精神、草原英雄的奉献精神、抗日烈士的牺牲精神,成为物理学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坐标。”
青春誓言
“北疆的沙石记得英烈的血,草原的风传颂团结的歌。我们将以科技之能守护民族团结之花,以青春之我筑起钢铁长城!”
——实践团全体成员于达茂旗烈士纪念碑前宣誓

